兩個賭徒的人生
碧樹西風
讀者分享給我兩個故事,一個人30歲,一個人40歲。
要說倆人有啥共同之處,大概在於都是賭徒了。
第一個人是開店的,賣了房子賣了店,半年輸了200萬(人民幣,以下同),最後還差80萬欠著高利貸。
老婆和他離婚了,父母也不認他,一個人跑去外地成了洗車工。
另一個人也是家境不錯,本來小生意做著,人到中年,覺得日子過於平淡。玩著玩著,就上癮了,也是短短幾個月。輸的清潔溜溜,只能從頭再來。
所幸老婆沒和他離婚,不過這真的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。
作為職業玩家,我完全能夠理解這倆散戶的心態。他們都曾經有過贏的經歷,甚至有過已經翻本,贏回來的經歷。
但還是收不住,直到輸無可輸。
吸引他們的是什麼?是一種感覺。這種感覺叫做不勞而獲。
其實賭博只是一個空泛的名詞,不是說只有玩德州,賭球才叫賭博,實際上,所有押寶行為的本質都是賭博。
我知道這裡面有幾種情況,大家認為是應該排除在外的。
比如,你買房,長線買股票或者投資企業、項目。
你買房的本質是你看好一個國家、一個城市的發展。說白了,你是準備搭乘經濟發展紅利的列車。
投資企業,項目,這就更明確了。你一定是看好一個行業或者公司的團隊,產品。
這些背後都是有支撐的,這個支撐就是你看好經濟的長期發展。
用巴菲特的理念來解釋就很清楚,他做的一切都基於他長期看好美國經濟。
在這個經濟活動的大背景下,實際上,他做的事情是把資金提供給別人以分享收益,他認為長期來看,經濟活動會讓他的資金增加。
說白了,這種行為就是買大盤,或者你可以認為是一種放貸的行為。
等於你把錢貸給了城市,貸給了公司,回頭收到了紅利。
但我們同時也應該清楚,這種情況下,能讓你大幅度改變自己經濟狀況的可能性是沒有的。
很多人都會感慨鄭淵潔在當年房價1000塊錢的時候買十幾套房子專門用來存放孩子們寄給他的信,結果沒想到幾十年後都變成了學區房。
但問題在於,當年就算1000塊一平米,你也買不起十幾套,因為你一個月就3,4百。
鄭淵潔這一行為的背後是因為他屬於高收入群體,他是作家。就像馬未都收藏的起源也是因為他拍過《海馬歌舞廳》,他在萬元戶的年代里,就有一百萬了。
其實巴菲特的故事也是如此,他在三十歲之前不是後來的玩法,他早期也是短期套利者,鑽了很多空子賺到了第一個一百萬美金,要知道那是六十年代的一百萬美金。
之後通過開保險公司,低息獲取大量別人的資金,然後通過股票市場的長線投資積累了巨額的財富。
所以,他引人注目的是30歲賺到一百萬美金,而不是後來的故事。
實際上,上世紀六十時代,如果他把那筆錢都拿來買中國的藝術品,那麼他會比今天更有錢。
我說的這句話就是告訴你,如果拿中國的藝術品,也就是所謂的古董作為價值錨,那麼實際上,他當年100萬美金的購買力和今天的幾百億,是一回事。
回到我們的話題,所有的賭徒,之所以會沈迷於這個遊戲,一定不是因為看重長期、緩慢的押寶經濟增長的放貸模式。
他們想要的,是快速的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。
所以我們看到散戶的交易是很頻繁的,也就所謂的追漲殺跌。
追到一個漲停板是很吸引人的,100萬就是10萬塊,頂一個普通白領好幾個月的工資了。
也許他一年也抓不了幾個,但是,抓住的那幾次留給他的印象是深刻的,就是所謂的一日頂了好幾個月的感覺。
雖然也許虧的比賺的還多,但大部分人對時間是不敏感的。也就是說,贏的那幾次留給他的印象很深,而輸的,他會選擇性的遺忘。
所以,盈虧同源這件事,我說了一百遍,但聽的人,多半還是聽不懂。
所謂盈虧同源,是指你的操作方式不變的情況下,你賺錢、賠錢,都來自同一件事。
你可以不下單,你會回避風險,但你也失去了盈利的機會,或者說有踏空的概率。
你可以下單,你有盈利的可能,但你同時也得冒風險,這就是虧損的來源。
我知道大部分散戶們迷信什麼,迷信的就是所謂的通過學習增加自己的眼光。
其實眼光的本質就是預測,預測的本質就是算命,雖然大部分人不肯承認這一點。
所謂的通過學習提高眼光和你用電腦去算命沒啥區別,當然,有人非要認為電腦算命比瞎子准,這個認知我也沒法糾正。
如果按照交易時間的長短來劃分,一共有三種模式:
長線的本質是借錢。把錢借給了企業(買股),城市(買房),實際上你為經濟活動作出了貢獻,收取紅利是應當的,這就是錢的利息,這個行為也是對經濟有貢獻的;
中短線的本質實際上是賭命,所有賭眼光的本質都是賭命,命好的人會賺取命不好的人的一部分錢,然後有另外的一部分被繳納給了收取傭金,手續費的平台。這個行為實際上對經濟也是有利的,因為本質上,你們等於是在變相的納稅。
超短線的本質就是賊。你實際上從來沒有把錢借出去,你把錢剛出示,別人還沒拿到手,又被你抽回去了。它始終攥在你手裡,就像牛的鼻子前懸掛著一根草,牛看得到,卻吃不到。
這三種模式都有人賺,但是各有各的要求。
做長線,很需要本錢的,時間也是一種本錢。鄭淵潔可以買十幾套房用來存小孩子們的來信,本質上不是有眼光,而是有錢。
他真的很有錢,收入非常高,即便不買這些,也會買藝術品,或者其他。
做中短線的,很需要信息面,很需要見識,而做超短線的,很需要天賦。天底下的賊,絕大部分都是被打死的,做賊不被打死,往往都是天選之人。
所以實際上,無論什麼方式,勝出者都是極少數,這是一定的。
你只要想清楚一件事,有錢人是少數還是多數?
當然是少數,一定是少數。如果有錢人是多數,那錢就沒有任何價值。
那如果有錢人是少數,憑什麼是你有錢?一定是你具備了什麼少數的資源,比如前面聊的三種實力,都是稀缺的資源。
比如中短線,你想一想,假如真的有辦法預測,或者說眼光是可以確定的,那它屬於誰?一定屬於出價最高的人。
這個道理非常容易理解,你說你努力學習,我可以招聘一百個哈佛的去學習,你說你非常努力,我可以招聘二百個耶魯的去努力。
沒可能你可以掌握,而資本不可以。
因為不管你怎麼努力,怎麼學習,足夠的資本都可以找二百個比你更努力的來取代你。
所以,假如大資本無法做到預測未來,無法做到把握每個波段,那你就不可能做到。
如果你覺得你做到了,沒啥奇怪,你運氣好而已。
運氣,沒法購買,無法確定,所以大資本也就沒興趣了。
對於超短線,同樣的道理。一旦它是確定性的盈利機會,一定有資本不停的去購買它。
所以,如果你是一個散戶,也可以從這種搶劫模式里分得一杯羹,無它,因為你是個天才,你原本就值這個價。你只是把上帝白送給你的天賦,換了錢而已。
能理解這意思麼?
你能搶來一百塊,說明人家本來就肯花一百塊雇傭你去搶或者雇傭你防止別人來搶。
你搶來的,本來就屬於你,這就是一個天才本來的價值,僅此而已。你本不需要去搶,你可以去給人家大公司做風控系統,一樣會給你帶來和你能搶來差不多的高薪或者股份。
這就像一個神偷,其實他不出手更賺錢,他可以去做安防系統,一樣會得到股份,得到高薪,未必比他出手偷錢少。因為神偷和鎖王,在資本市場看來,是等價的。
這就是我們說的,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價格,這個價格取決於你自身擁有的資源。
你得到的一切,都是你原本就應該得到的,僅此而已。
文首那倆人,30歲和40歲的賭徒,如果在賭博前遇到我,我會問他倆同一個問題。
你們想要什麼,我已經知道了,可是你們有什麼,自己知道了麼?